聯系我們 | 治理入口
【優博風采】抗幹擾實驗室曹蔚
宣布于:2020年07月01日 09:00   |   作者:学位办公室   |   浏览次数:48215

【優博風采】抗幹擾實驗室曹蔚

【編者按】“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學和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特別是博士生教育集中體現了大學實力水平。博士生作爲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的戰略資源。”爲展現新時代博士生風采,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研究生院將對學校優秀博士生進行專訪,宣傳其優秀事迹,以期激勵全校研究生同學潛心研究,努力奮進,爭做求實求真、大氣大爲的成電優秀學子,爲學校“雙一流”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本期專訪人物——抗幹擾實驗室曹蔚。

 

曹蔚,女,中共黨員,通信抗幹擾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2016級博士生,導師馮鋼教授。2019年度成電傑出學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研究偏向爲信息論及其在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特別是海量設備通信場景中的基礎理論問題。

 

在電子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曹蔚共發表13篇論文(包罗中科院JCR一區一篇及領域頂級期刊IEEE TCOM兩篇TWC一篇TVT一篇),與華爲相助申請國家專利一項。在學校研究生院的資助下,成爲第一個加入普林斯頓大學H. Vincent Poor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等12個國家和國際科學院院士;國際信息通信領域泰鬥)團隊的成電學生,完成了爲期一年的聯合培養,建设了緊密的相助關系。在研究生院、導師馮鋼教授、Poor教授和陳智教授的資助下,參加了Globecom 2016ISIT 2018CISS 2018Globecom 2018ICC 2019ISIT 2019Globecom 2019等國際頂級會議,並在會議上以報告或海報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科研结果,获得了國際同行們的關注和認可。

 


1:生活照

 

敢夢敢想 勇敢邁出每一步

2009年本科畢業的曹蔚懷著軍工報國的夢想,加入了南京720廠。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她深切的感受到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必須要了解算法背後的焦点原理,她想帶著這些問題回到母校繼續學習。可是她擔心自己考不上,也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讀研,更擔心放棄熟悉穩定的事情重新開始學習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在和領導、同事交流之後,沒想到获得的全是支持。原來他們也有同樣的感觸,只是沒有辦法像曹蔚一樣放棄穩定的事情,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他們支持也佩服曹蔚:我們相信你,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考上研究生只是個開始,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對曹蔚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她參與了導師馮鋼老師團隊“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與馮老師一遍遍的討論研究结果。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她將研究结果整理成論文,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高水平IEEE期刊論文和第一篇高水平國際會議論文。

沈浸在科學研究中的曹蔚收獲了前所螐男的快樂和自信,也堅定地邁出了攻讀博士的一步。2016年博士一年級的曹蔚收獲了出國聯合培養的機會,她的目標是世界著名的美國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

“我想去工程學院院長Vincent Poor教授團隊,他太厲害了!我已經豁出去放棄了事情來讀書,我現在也要豁出去,無論如何都要抓住這次機會,一定要去世界頂尖團隊。曹蔚下定了決心,決不能辜負這個難得的機會,要去就去最頂尖的團隊。Vincent Poor教授是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科學院院士等共計12個國家或國際科學院院士,他的論文Google學術引用87,000多次,個人H指數爲132Vincent Poor教授是信息、信號和通信領域真正的泰鬥級專家。他的團隊更彙聚了領域最優秀最活躍的一幫學者。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歐洲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梁應敞教授在聽到曹蔚的想法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歎。2017年她如願以償,踏上了前往普林斯頓大學的求學之路。

 


2IEEE ICC2019 和外導Poor教授、導師馮鋼教授以及師妹劉夢婕的合影

 

求真求實 做別人不願做的少數人

“我很自豪你有這樣的勇氣。但是作爲導師我必須提醒你需要做美意理准備:通信專業相對而言自己就不容易出结果,如果你再選擇做這種基礎的理論研究那更是難上加難。”在得知曹蔚要轉做基礎研究偏向時,馮鋼老師這樣說到。

進入Poor教授團隊後,曹蔚了解到多位同事堅持在做信息論的基礎理論研究,這與她放棄穩定事情准備考研的初心不謀而合。新一代的通信網絡系統面臨著全新而嚴峻的挑戰,單單依靠基于現有系統進行算法上的改進很難有質的突破,遠遠不能滿足成指數增長的通信網絡需求,因此迫在眉睫的是要從基礎理論的角度,針對全新網絡環境下的系統模型進行研究。

兩位導師都對她要啃下基礎理論研究這塊“硬骨頭”的決心体现贊賞,也願全力支持她。決定了轉變研究偏向意味著放棄之前已有的结果,要開辟一偏新的领土。曹蔚清楚自己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普林斯頓聯培期間選修了信息論基礎課程,更在這兩年惡補了泰半個世紀信息論領域的相關文獻。可是,和以前熟悉的領域相比,這個剛接觸的領域的文獻關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甚至連寫作方式都不太相同。一開始她很不適應,總是忍不住凭据自己曾經熟悉的“套路”來。幸運的是,導師和同事們對她耐心指導,陪她讀文獻,爲她解答疑惑,遇到問題一起克服,陪伴她一點點的進步。面對各人對她的無私支付,她除了感動更是下定決心要加倍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曹蔚各人的幫助下取得了一些结果。

她證明了多輸入多輸出(MIMO)高斯海量接入信道的容量限,並分析了差异用戶和天線密度模型下系統的極限性能,這爲將來實際系統設計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Poor教授更作爲大會主題報告嘉賓在ICC 2019會議上對這一研究结果進行了介紹,並邀請各人去參加曹蔚的技術報告了解更多的細節,引起了同行的廣泛關注。隨後她越越勇,聯合培養結束回到成電之後依然和Poor教授团队保持紧密相助,不停向新的难题提倡挑戰。虽然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她不会放弃,先后解决了非高斯输入的功率分配和Fisher information预计等公认难题。并发表兩篇领域顶级期刊IEEE TCOM論文,以及一篇領域頂級期刊IEEE TWC論文被接收。

 


32019年度成傑答辯會團隊合影

 

堅持自己 熏染他人

“師姐是我們的女神,明明可以靠顔值,她偏偏要靠才華。她每天雷打不動的到教研室,我每次想偷懶都會想起師姐,爲自己冒出偷懶的想法感应羞愧。”曹蔚的師妹劉夢婕這樣形容她。

2014年進入冯钢老师团队,曹蔚只要在学校,就一定雷打不动每天到教研室进行科研事情。她经常说:我是個科研小白,還是轉行過來的,實在是基礎太差,特別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交流,一天不來教研室,堆積的問題就會多的讓我睡不著覺。團隊的小夥伴們都受到她的熏染,也每天都到教研室科研,各人相互討論相互幫助,每個人都進步得更快了。

有一陣子團隊的博士們出不來结果,教研室的氣氛一度很是沈悶。當曹蔚的第一篇TVT期刊論文被接收時,各人似乎吃了一顆放心丸,都有了向國際頂級期刊投稿的信心。之後,團隊小夥伴們陸陸續續在TCOMTWCTMCTVT等國際頂級刊物發表了20余篇。

此外她乐成的加入Poor教授團隊也對師弟師妹有很大的觸動,各人開始不再畏懼同世界頂尖的研究者相助交流。在她的影響下,團隊小夥伴劉夢婕和嚴牧分別加入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沈學民教授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葛樹志教授團隊進行聯合培養。因爲曹蔚的優秀表現,普林斯頓大學的Poor教授不僅認可她個人的能力,更是對成電學子甚至是中國學生有了更多的期待,2019年师妹张倩倩也進入了Poor教授團隊進行聯合培養。

 

对曹蔚来说,“敢夢敢想”不是一句口号,她不仅敢做梦,更认真踏实的去追梦。这种心无杂念的全身心投入,是一种无形的、具有“熏染性”的力量。曹蔚将继续不忘初心,带着这份力量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