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電子科技大學第四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开幕,交流月期间,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成电校园,面向研究生开设种种类此外高水平讲座近60场,种种课程54门,受到同学们热捧,选课火爆。
由通信抗滋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9年信息工程研讨会,邀请了学校特聘讲座教授李硕彦、香港中文大学黄建伟教授、台湾新竹清华大学Char-Dr Chung教授和 Cheng-Shang Chang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等加入。专家们划分针对能量收罗通信中的信息论问题、移感人群感知经济学、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多通道交汇、面向大数据的信息论、频谱压缩OFDM中的训练序列等方面做学术陈诉,分享了最新研究结果。
IEEE Life Fellow张道治教授为同学们教学创新课程《5G天线设计及丈量挑战》。他从当今热门的5G通信入手,介绍了从传统的4G到5G的整个通信历程中的改变,特别是在传输速率上,而5G的整体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100倍,且随着社会科学的不停进步,通信系统不停向高传输速率、可靠性和低延时偏向生长。他重点介绍了相控阵列天线(Phased array antenna),而且深入浅出地解说了为何相控阵列天线是生长5G的一定选择。他还提到了5G通信生长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相控阵列天线的丈量系统和低损耗高速率传输(有线和无线传输)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教育生长战略学会高中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潘昆峰副教授以“教育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为题面向我校宽大研究生同学作人文素质讲座。“教育对我国精准扶贫做出了哪些孝敬?教育扶贫的中国经验有哪些,未来可能存在哪些挑战?大学生如何能够在教育扶贫中发挥价值?”在两小时的精彩演讲中,他用滑稽诙谐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案例向同学们详细解读教育扶贫的内涵、价值、要领、挑战,并在国际学术语境下探讨了教育扶贫的中国门路。“教育扶贫既可扶知,又可扶智,还能扶志,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可连续性的作用。”潘昆峰认为,消除贫困是可连续生长议程的首要目标,高校可从扶贫教育、教材建设、扶贫组织或协会、影片或纪录片、学术国际化、贫困地域产物国际化等方面,着力于经验总结和宣传,进一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
Marvell全球副总裁陈弘毅为同学们教学高水平学术课程《处置惩罚器设计》。这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处置惩罚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了解高速芯片设计的要领、理论和在不得已时设计的取舍和妥协,以及设计超大型集成电路芯片的实践要领和流程。他说,处置惩罚器设计是半导体芯片里面最庞大的设计,特别是对于高速设计的要求远远大于任何芯片,需要许多系统和软件的知识,方能设计出兼容性好、性能优异的处置惩罚器。他说,希望借着“交流月”这个时机,能和各人一同交流探讨目前芯片当中处置惩罚器设计部门的重要性。同学们积极互动,课程气氛十分热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美育专家陆阳秋副教授位同学们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美育之旅》。这是一门审美鉴赏课程,通过美学与艺术形式的理论探讨,让同学们了解美学的生长历程,掌握艺术的内在纪律,从而全方位、多条理、宽领域地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陆阳秋还对学生进行语言、声音、形体等的训练,资助学生提升自身艺术气质和形象。可以说,是一门教会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以及缔造美的课程。富足的课前准备,富厚有趣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及课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受到宽大师生一致好评,引发了学生学习美育的浓厚兴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接下來的三周時間,還將有一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及課程與廣大師生見面。“隨大師仰望星空,伴名家縱論古今”,同學們認爲本次“研究生人文教育與學術交流月”活動精彩豐富,對即將舉行的學術活動充滿期待。
相关链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文件精神,凭据学校“十三五”生长计划要求,学校从2016年起,将每年6月设立为“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旨在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拓宽国际学术视野。交流月运动包罗4个专题模块:举办高水平学术专题讲座;开设系列高水平课程,包罗国际海内高水平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創新創業课程;开展教学、科研交流研讨运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6年至今,我校已顺利举办了三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运动,每一届都有上万人次的研究生积极加入高水平讲座与课程、创新项目等运动。运动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效果。
转自成电新闻网:https://news.designgu.com/?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7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