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原代细胞的疏散纯化与培养?”
“稳定细胞系培养和传代、细胞增殖实验怎么做?”
“设计PCR引物的思路是什么?”
“卵白质的疏散与纯化的具体操作该如何?”……
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生来说,做种种实验是屡见不鲜。然而,大部门同学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验操作教学,在进行实验时往往有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扰。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鄭敏教授
实验操作知识不足,整体科研事情就会被掣肘。为资助新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挣脱上述困境,我校医学院郑敏教授率领其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为同学们研发出一剂“对症下药”、揭秘医学实验秘密的妙药——“医学实验要领与技术”课程。
並行不悖:“腦袋學知識,手上練本領”
医学实验在医学生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郑敏教学团队进行该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适应我校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教育生长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资助同学们了解生物医学基本实验技术,弄懂其原理、用途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
鄭敏在指導學生做實驗中
该课程笼罩目前常用的生物医学基础实验要领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以“理论课+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资助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种种常用实验技术要领的原理和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郑敏下了一番功夫。她领导课程团队不停优化课程教学纲要,精心筛选生物医学常用的技术和要领,最终设计了细胞生物学技术、形态检测技术、卵白质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4个板块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好地满足了研一新生对于常用实验知识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团队将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要求深度融入进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在实现生物医学常用基础与前沿的基础实验要领与技术教学之外,又对课程深度进行合理拓展,在主体内容外增补增加了现代科技新技术、新进展板块,为同学们展现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结果,资助同学们开拓视野,掌握专业前沿动向。
鄭敏和學子探討實驗過程
理论结合实验教学是“医学实验要领与技术”的另一大显著优势。“脑袋学知识,手上练本事”,在课堂教学中,除去通例基础知识的解说,郑敏团队为每一板块设计了与之匹配的实验项目,做到有学有练,让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预习、温习的效果,团队为本课程编写了相应的实验课本。同时为了富厚增补资料,还翻译了外洋“神经科学实验要领与技术”专著,目前已经通过人民卫生出书社顺利出书。
突破傳統:線上線下融合求創新
在恒久的教学实践中,郑敏有着“爱琢磨”的习惯,她认为这一领域的传统授课方式存在教学界限较窄的问题:
老师在课上讲完知识点,学生通常要靠课下自己找资料温习,与老师和课程的联系较弱,缺乏有效的深度学习途径;课程的考核方式比力单一,一般多注重结课考试的体现,而忽视了对学生平时课程中的考核,较难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对于这两个“顽疾”,郑敏领导课程团队经过不停交流探讨、群策群力,在该课程建设中给出了巧妙的解决方案。
为了拓宽教学界限,团队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要领和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建设期内就完成了本课程网站的搭建。有了课程网站,团队充实利用富厚的在线网络资源,为课程教学内容增补学习资源,乐成买通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壁垒。
在线下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简介高新要领与技术进展,并在网站上精选线上资源,有效展示了新技术与新要领,为同学们提供了课下自主学习、增补知识、拓宽视野的有效平台。
课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创新设置了“实验+项目实验技术设计”的考核评价制度:实验操作50%(4次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50%。相比通例课程,这一评价体系更注重历程考核评价,提升了历程考核结果占比,以此来勉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要领技术。而最后设置的项目实验要领设计,又可在保证基础的同时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提升学业挑战度,勉励学生熟练运用基本实验要领,并结合小我私家的理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春種秋收:課程滋養助力學子成長
针对新生的“痛点”,注重基础与前沿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点,让“医学实验要领与技术”一经推出就脱颖而出,成为热门课程,并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鄭敏和課程組老師在集體備課中
医学院2021级研究生李曼君谈到:“没想到‘实验要领和技术’课程一点都不枯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既学习了常用的实验室技术要领的理论知识,又学习了实验操作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邹丹认为,“这门课真正让我们摸到实验器材真正做了实验,对完全没有基础的我很是有用,或许了解了实验研究是怎么一回事,也对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有了认识。”“这门课理论结合实际操作,考核要领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对启发思维很有意义。”2023届结业研究生杨雪回忆道。
课程方案的科学性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获得了各人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同学们也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生物学专业何兴同学谈到:“课程很是好,对一年级研究生尤其没有实验基础的学生很是有用,可是限选,我们是通过申请才选到的,建议能放开。”2022级赵大月同学谈到,“很喜欢这门课,老师们解说得很是清晰,原理与技术操作都很清楚,就是自己需要不停练习。建议今后能增加课时,有更多锻炼时机。”
求實求真:春風化雨育醫學英才
在郑敏看来,一门好的课程,不仅要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还要能在潜移默化的日常教学中发挥影响力,着力修养学子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
通过深入挖掘,郑敏团队巧妙地提炼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效,致力于把立德树人这一基础任务贯串到教学的全历程。
讲好科学研究的底线,严守科学家的学术“底线”,这是老师们在第一堂课上就转达给学生们的看法。
“实验数据收罗、分析和实验陈诉撰写,是培养求真务实、严谨诚信等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郑敏说。课程中通过剖析“韩春雨基因编辑事件”,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纪录实验数据,规范纪录实验日志的科学素养。“作为成电学子,对于科研事情的态度,应时刻以校训精神推动自我,那就是唯有‘求实求真’,才气‘大气大为’。”在理论授课时,通过介绍重大医学结果的进展、列举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孝敬的事例,将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授课历程中,穿插了许多杰出科学家矢志报国的真实事迹,如我国生化奠基人王应睐先生,谢绝了英国剑桥大学提供的高薪教职,毅然返回祖国,投身到战后建设中来;“卵白质变性学说”提出者吴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国筹建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中国临床生物化学领域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个启智润心的生动案例,让同学们对课堂内容影象犹新,深受启发。“虽然是有关实验操作要领的课程,但老师们很是用心地准备了课件资料,让我们对祖国的医学现状与差距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共识,不知不觉间油然而生!”有同学在评教中如是留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希望同学们上了我们的课程后,不仅能够掌握富足的实验知识,还能够以先贤作为模范,以祖国新一代的科研事情者的身份推动自己,发愤图强,凭借扎实的知识与能力,做根植祖国大地的原创新研究!”这是郑敏团队对课程建设的自我要求,也是对新时代成电学子的勉励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