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庖动教育要求,充实发挥后勤服务的育人功效,后勤保障部在第十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中,精心打造《劳育工坊:川菜文化与园艺实践》特色课程。该课程依托后勤餐饮、园林等专业资源,结合学校定点帮扶事情经验,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助力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
《勞育工坊:川菜文化與園藝實踐》課程由後勤保障部黨委書記謝繼華,《知味》課程主講教師羅恒,園林服務中心園林部主任張濤、環境部主任劉佳等組成教學團隊聯合授課。後勤保障部充实發揮自身在飲食服務、園林綠化、勞動育人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將川菜烹饪、園藝種植等專業技术轉化爲生動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提升生活技术,增強勞動意識。
“我們不僅教授學生如何制作回鍋肉、宮保雞丁等經典川菜,更通過食材選擇、刀工處理、火候控制等細節,培養他們的標准化操作能力。”羅恒老師介紹。同時,園林專家張濤、劉佳將帶領學生參與花境設計、生態維護等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園林綠化事情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提升生態環保意識。

課程還緊密結合學校在貴州岑鞏等地的定點幫扶事情。謝繼華以自身挂職經曆爲切入點,系統闡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配景,同時聚焦高校育人與科研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模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校在服務社會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謝繼華体现:“後勤不僅是服務保障部門,更是開展育人事情的重要陣地。我們希望通過這門課程,讓學生深入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將勞動精神內化爲服務社會的自覺行動。”
通過這門課程,後勤保障部不僅爲研究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台,也爲後勤服務育人開辟了新的路徑。這門課程的開設,是後勤保障部在服務育人方面的一次重要創新,展現了後勤保障部在學校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新作爲和新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