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化重大疾病研究領域學術交流,提升師生專業視野,6月9日至12日,醫學院在沙河校區二教306教室開展《重大疾病研究的範式變革》高水平學術課程。課程邀請余秋景、張佩景、王晨輝等多位國家級人才擔任主講,多維度解構重大疾病研究前沿議題。

肖波教授以“納米藥物研究進展”爲主題,從納米顆粒基礎理論切入,梳理第一代至第四代納米藥物載體的技術叠代路徑,結合最新研究數據闡釋第四代載體在靶向遞送領域的應用潛力,爲藥物研發提供創新思路。
張佩景教授圍繞“致癌因素的分子作用機制”,從基因突變、表觀遺傳調控等層面,系統解析化學致癌、物理損傷、病毒熏染及遺傳因素四大類致癌因子的作用路徑,通過分子模型示意圖直觀呈現癌症發生的基因驅動邏輯,爲抗癌靶點篩選提供理論支撐。
王晨輝教授基于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庫(GLOBOCAN)最新數據,以可視化圖表展示男女一生患癌概率及肺癌、乳腺癌等高發癌種的地域漫衍特征,結合我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對比分析國內外癌症發病與死亡趨勢,夯實研究基礎。
鄭慧教授以“抗病毒研究的技術演進與科研精神”爲焦点,回顧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疫苗研發曆程,解析mRNA疫苗、靶向卵白酶抑制劑等技術原理,穿插講述幹擾素研究獲諾貝爾獎的科研故事,傳遞嚴謹求實的學術精神。
余秋景教授聚焦“腫瘤代謝重編程機制”,從Warburg 效應經典理論出發,深入講解癌細胞糖代謝、脂代謝重塑與信號轉導網絡的交互作用,結合 CRISPR-Cas9代謝組學篩選技術,探討代謝靶向治療的臨床轉化新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