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治理入口
【第十屆“交流月”講座預告】馬克思主義學院系列講座1: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社會科學要领論的跨文化研究
宣布于:2025-06-10 10:13:39   |   作者:[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浏览次数:1002

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社會科學要领論的跨文化研究

講座時間:2025年0612日(星期四)下午1430-1630

講座地點:品學樓B103

主 讲 人任晓明 教授

主 持 人:龍小平  副教授

主講人簡介:

任曉明,國家馬工程重點教材《邏輯學》首席專家,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後期項目兩項,教育重大項目一項;在《哲學研究》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书了《計算機科學哲學研究》等近10本專著,獲得金嶽霖學術獎(二等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一等獎、三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二等獎、三等獎)等高水平科研獎。現任四川大學哲學系講席教授。


內容簡介:

講座旨在從馬克思主義視角,考察社會科學要领論在東西方文化語境中的辯證關系。馬克思主義不僅爲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社會現實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知識生産自己的社會曆史性,從而爲跨文化要领論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考路徑。

西方現代社會科學要领論植根于啓蒙理性主義傳統,其基本範式建基于主體與客體二元分離基礎上的實證主義與形式邏輯。這種要领論在經濟學領域表現爲將人的經濟行爲抽象爲純粹理性計算的工具理性,從而遮蔽了社會關系的曆史具體性與生成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抽象的邏輯範疇不過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社會關系的表現形式。

東方尤其是中國傳統認識論則表現爲“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模式,強調認識主體與對象世界的內在統一性,以及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這種思維方式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在要领論上存在著內在共鳴,但馬克思主義更進一步揭示了物質生産方式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因此,跨文化要领論必須逾越抽象的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的虛假對立,建構一種能夠掌握特殊性中的普遍性、普遍性中的特殊性的辯證要领。這種要领不是對東西方要领論的簡單折中,而是對二者的揚棄,它植根于對全球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批判性理解,同時對差异文明傳統中的認識資源保持開放姿態。

QQ图片20250610142413